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首页 > 工作研究 > 经验交流 > 正文
牙克石市残疾人生活现状及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情况调研

 

                                        ———牙克石残疾人联会副理事长刘桂艳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残疾人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残疾人的权利,使其普遍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以及康复、就业、教育等权利,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广大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但仍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把发展残疾人事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10年,牙克石市委、市政府强化措施,着力推进,让广大残疾人与全市人民一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基本框架已搭建 自2009年牙克石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之后,各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建立了康复服务网络。在全市14个镇(办)依托卫生院、社区建立了残疾人康复指导站,为残疾人提供肢体康复训练指导服务。目前我市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已覆盖全市所辖镇、办的78%。二是充分发挥市残疾人康复活动中心的作用,全年共有1000余人次残疾人参加康复训练,举办各种培训班四期,开展各种活动6次,为残疾人康复训练提供方便就近服务。残疾人康复工作已形成以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康复训练与服务网络。三是开展了康复救助活动。春秋两季,协调精神卫生院集中为1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每人每天1元钱免费投药,实施686项目,对我市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的病人进行免费化验,对控制病情,维护家庭安定、社会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157名贫困白内障患者享受到国家“百万工程送光明”项目,减免手术费每人1100元,为患者节省资金17万元;资助7名肢体残疾人安装了大小腿假肢,补贴资金上万元。为低保残疾人免费发放轮椅50台,解决残疾人出行难的实际困难。       (二)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工作,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认真执行《残疾人教育条例》,力争让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能够享受到九年义务教育和特殊教育,积极推荐智力、聋哑儿童到特教学校进行学习。争取上级彩票公益金项目,25名残疾人中小学生获得资助,资助资金15600元。资助残疾人大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子女大学生42人,资助5名盲人到呼和浩特进行按摩学习,全年累计教育资助 10万余元。 (三)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实现残疾人就业。为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促进残疾人就业,与市就业局、综合高中联合举办残疾人面点制作、十字绣制作培训班,培训残疾人46人,分散培训其他专业残疾人54人。认真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残疾人保障法》,以各种社会资源为依托,积极创造残疾人就业宽松环境,使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都能谋求一个工作岗位,逐步实现残疾人适宜就业需求的就业岗位,积极向社会福利企业推荐、转介残疾人集中就业,全年扶持个体就业、落实按比例就业、推荐集中就业近200人,有利地改善残疾人生活环境。与就业局联合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和就业招聘周活动,用人单位与残疾人面谈100余人次,有5家企业提供残疾人就业岗位24个,12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四)加大残疾人扶贫工作力度,实现残疾人普惠加特惠优惠政策。在连续三年为残疾人危房改造164户的基础上,2010年又向上级争取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70户,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35万元,市政府配套10万元,此项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民生工程,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73户,极大的改善了残疾人的居住环境。对重度特困残疾人在享受低保补贴的基础上实施普惠加特惠政策。对100名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补助,每户500元。积极争取“阳光家园托养”项目,100名城镇重度残疾人每人获得资助1000元,50名农村残疾人每人获得500元。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低保。元旦、春节期间市四大班子领导带头走访慰问残疾人家庭56户,占春节走访慰问总户数的50%,慰问金额达3万元以上。市残联慰问贫困残疾人家庭50户,送去米、面、油等折合人民币价值近2.5万元。开展了政协常委与43户贫困残疾人结对子,市直工委安排党支部与19户贫困残疾人结对子,残联机关党员与6户贫困残疾人结对子,从生产、生活、资金、物质方面进行帮扶解困,为残疾人结对办实事71件,折合资金3万元。   二、残疾人生产生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与其他群体相比,残疾人目前的生活水平仍然偏低,在康复、就业、就学包括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残疾人仍然是社会上最困难的群体。主要体现为:       (一)康复难。一是康复设施建设滞后。现有的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主要开展肢体康复训练,作为三甲医院的林业总医院康复科接收的也仅仅是肢体康复训练者,据调查,全市有各类需接受康复训练与服务的残疾人大约为5700人,已接受康复训练与服务的残疾人仅占到其中四分之一,显然,我市目前的康复设施状况,离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二是康复经费不足。按照上级《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康复工作意见》,财政按照覆盖人口总数每人每年不低于1元的标准,落实康复经费,用于对困难残疾人就医、康复的补助。我市财力应投入的康复经费仅占其中很小的比例。三是康复服务专业人员匮乏。        (二)就学难。一是难在上不起学。因残疾,这些残疾人家庭为了给孩子治疗,大都花光了家中多年的积蓄,往往无力再供孩子上学读书。二是难在上不了学。有些学校拒绝接收残疾学生。三是难在不愿就学。不少家长对残疾子女失去信心,认为上不上学都一样,自认不幸而宁愿把他们留在家里养一辈子。        (三)就业难。全市适龄的听力和言语残疾人、轻度肢体残疾人这部分残疾人相对容易就业,但仅占全市适龄残疾人的37%。适龄的视力、智力、精神残疾人和多重残疾人、重度肢体残疾人占全市适龄残疾人的63%,因身体方面的障碍,他们大都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四)脱贫难。对于普通收入的残疾人家庭来说,由于残疾人治疗的费用属刚性支出,往往超出了日常生活支出的几倍,造成了家庭的贫困。第二,残疾人由于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年龄小尚未有劳动能力,或虽然具有一定劳动能力,但与健全人相比差距很大。这部分人只能靠集体和家庭供养。即使能够自食其力的残疾人,他们也是社会上谋生能力最差的群体,也是家庭脱贫难度最大的群体。         三、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        目前,残疾人生产生活面临的困难处境,既有自身客观原因,又有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残疾人都有身体方面的缺陷,这直接导致了他们都存在一定的劳动障碍。不论是从身体条件还是从劳动能力看,他们都是社会上的弱者,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一定的负担,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家庭的照顾,而不可能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二是年龄偏老。相比之下,残疾人的老龄化程度比全市总体老龄化程度更严重。三是文化偏低。全市残疾人小学学历和文盲残疾人比例高达70%,身体本已残疾,加上文化偏低,使他们的生存能力大大削弱。   四是保障偏少。全市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特别是鳏寡孤独重度残疾人需要政府逐步实行托养,但这种托养机构目前十分缺乏。社会救助少。社会上对残疾人的生存状况了解不够、关注不够,用于资助困难残疾人的救助项目不多,福利彩票公益金和慈善捐款用于残疾人救助的比例偏低。财政尽管加大了残疾人事业的经费投入,但与残疾人的实际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市对残疾人的保障力度仍滞后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针对残疾人目前的情况,我们要认真分析,加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进一步做好残疾人的康复、就业、教育和扶贫等工作,切实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生存生活质量,使其共享全市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一是党政强力推进。将残疾人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残联部门的汇报,研究制定具体措施。二是完善政策。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基本要求,贯彻执行残疾人社会保障各项政策措施,为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提供更加完备的政策保障。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公共财政对残疾人事业的倾斜力度,提高残疾人康复、扶贫等专项资金的支出比例,增加在残疾人危房改造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同时,加大福彩公益金和慈善资金的支持力度,为发展残疾人事业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四是强化协调配合。各级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要进一步发挥执行和监督作用,按照职责分工,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残联要进一步发挥协调和参谋作用,将残疾人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掌握好、汇报好、协调解决好;新闻媒体要进一步发挥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弘扬人道主义精神,营造扶老助残济困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引导残疾人自强、自立、自尊、自信,共同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以实施“五项工程”为载体,推动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         就业工程。组织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条件,一是按政策加大社会保障金的征收力度,按比例实现就业,积累经济支持。二是借助社会福利企业吸纳接受残疾人的优惠政策,输送残疾人集中就业。三是开辟社会公益岗位,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四是大力提倡、鼓励、引导、扶持残疾人自谋职业,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就业,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状况。         扶贫工程。推进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贫困家庭生活救助,进一步提高贫困残疾人家庭最低生活保障金补助标准。向上级争取残疾人托养补贴项目,使我市家庭托养的重度残疾人得到项目补贴,逐步实现老有所养。加大政策扶贫,开展残疾人棚户区、经济适用住房调查。积极向上级争取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通过助学扶贫、安居扶贫、资金扶贫、结队扶贫等项扶贫措施,切实解决贫困残疾人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社会保障工程。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将残疾人的社会保障纳入全市保障体系中。鼓励城镇残疾职工和个体从业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医疗保险。         康复工程。围绕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能力。充分发挥残疾人康复机构的作用,带动全市康复工作的健康发展。依托卫生院、社区,整合现有的资源建立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力争使基层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建站覆盖全部镇、办建站率100%。使残疾人就地、就近、就便得到有效康复服务,巩固“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成果,延续对精神病患者的救助工作。实施康复救助项目,继续为残疾人免费发放轮椅、补贴假肢安装等辅助器具费用。         残疾人教育工程。努力提高残疾人素质。做好资助残疾人大中小学生工作,保障残疾学生与正常学生一样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做好适龄残疾儿童调查,推荐适龄残疾儿童到特教学校学习。加大资助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他们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