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首页 > 自强助残 > 自强之歌 > 正文
自强自立写人生—听力残疾人马凤云事迹

                                                                              

现年54岁的马凤云,是个二级听力残疾人。同时也是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内蒙古分会会员,呼伦贝尔市作家协会会员,牙克石市文联优秀会员。1982年开始在喜桂图旗(现牙克石市)文化馆内部交流期刊《林城文艺》发表诗歌习作,1987年在《呼伦贝尔文学》(现《骏马》文学)发表诗歌作品,在全国诗歌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及优秀作品奖二十余次。2005年参加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华当代艺术家作品展荣获三等奖,受到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马凤云1990年4月入牙克石市地毯总厂参加工作。1993年5月经车间领导介绍于小他14岁的本车间一名聋哑女工结婚,1996年7月妻子抛弃年仅2岁的儿子离他而去。笨手笨脚的男人怎能伺候好嗷嗷待哺的孩子?孩子没有了母亲,失去了母爱,他心如刀绞。生活上的贫困已让他不堪重负,妻子的离开更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无耐之下,他将两岁的孩子送到了大姐家,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姐姐家庭又添了负担,同时也带来了家庭矛盾。生活的拮据,加上照料年幼孩子,2010年他的姐姐不幸患上了脑梗……日子过得更加艰辛。     由于马凤云在工厂工资每月百元左右,还常常压支。面对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暗暗发誓,要用父爱为孩子撑起一片天空!他不得不离开地毯厂岗位,推着自行车捡起了废品。当时有一家玻璃拔丝厂,专收碎玻璃。每斤能卖到一角二分左右,一天能捡百十来斤。后来他又花了200元买了一辆三轮车,推着它捡的更多了。再后来慢慢地会骑三轮车了,就在街里做起了拉客、拉货、干零活的生意。      有一年夏天,马凤云刚拉上一位客人,阴沉的天就下起小雨,一会儿雨越下越大,下成了大暴雨。二、三十米宽的街道上没有行人,二十几米开外什么也看不见,只是白茫茫的,汽车开着雾灯在水中急急穿梭……由于三轮车浇湿了,坐不下,乘客只好躬身站在车棚下。马凤云奋力蹬车,直到把客人送到地方,被大暴雨浇个呱呱透的他,在冷风中打起了寒战……     虽有了政府的低保和儿子学校“两免一补”的好政策,但马凤云总想不能光靠政府帮助,自己能干就干点儿。因为生活压力实在太大了,一年下来,除了供养孩子上学以外,还要缴纳全额的、高档的社会养老统筹基金,仅2011年就交近七千元,欠下亲属债务六千多元。为了给孩子多省一些钱,他一年到头买不了几回肉,吃不上几回饺子。他穿的,除了结婚时大姐给买的一身衣服外,不是好心人送的,就是捡的。一年四季吃的是挂面,经常就着蒜酱吃……冬天的煤,也舍不得买上一吨半吨的,三九天只能烧200元一车的碎煤面子,屋内的水缸和脸盆经常挂着冰茬。生活的压力使他早衰,头发已经花白,本来一口整齐的牙齿,也掉得仅剩两颗。五十多岁,看上去显得很苍老,儿童叫“爷爷”,年轻人喊“老爷子”,他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 虽然生活有些清贫和艰苦,但马凤云精神和内心充满了快乐与充实,他乐观的面对生活的重压,满怀激情地从事他的诗歌创作,即使在非常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他从未间断创作,对他来讲生活给了他创作的动力和源泉,也给了他精神的支撑。他的代表作《面对命运》抒发了他的真情实感,触及灵魂深处。他用自己的笔和满腔热情去创作、去歌颂生活,我们从他的作品里,不难品味到这一点。 在马凤云精神感召下,他的儿子2012年考取了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凤云也把近三十年来用心凝成的诗,汇集成册,渴望在有生之年奉献给养育他的祖国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