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首页 > 自强助残 > 扶残助残 > 正文
肩负脱贫攻坚神圣职责心系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扎兰屯市残联理事长徐国华帮扶故事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切实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而为。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基层工作人员,将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落实到位,让老百姓受益,在实践中探索出脱贫攻坚的有效办法。 2017年10月17日,自治区脱贫攻坚旗县互检工作组来到扎兰屯市残联包扶点——洼堤乡孤山子村。这是一个常住户243户,常住人口725人的偏远小山村,有4个村民小组。开展扶贫工作3年以来,村子里发生了变化:已修好的平坦水泥路,让老百姓不再走下雨就泥泞的土路,路好走了,卖粮价格也涨了起来;接通了自来水和电,方便了家家户户用水用电。在各级帮扶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村子的面貌有了较大改观,特别是得到了旗县交叉互检组的认可。残联为贫困户张井军家所做的帮扶工作取得了实效,被检查组定位为扶本,成为全市被检4个村中的帮扶工作亮点。 互检组来到张井军家时,他的妻子高玉芹激动地说:“如果没有徐姐的帮助,我可能早就离开这个家了......”在帮扶工作中,扎市残联理事长徐国华发现了他家的问题,并利用多年在宣传部工作积累的经验,利用所学的中医学,心理学及残疾预防等相关知识,为一家三口进行了多次心理疏导,挽救了一个家庭。现在他们的家庭和睦了,不愿接触人有抑郁倾向的孩子也重返校园,攻读幼师专业。 张井军17岁的女儿,母亲在她6岁时就离家出走了,这样一个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少女,不但不能很好地处理与继母的关系,还经常对继母出口不逊,甚至动手。在张井军无法解决家庭矛盾的情况下,徐国华几次到其家帮助解决问题。    通过走访和交谈,张井军女儿的思想和行动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之前对继母的敌对情绪没有了,自己的心态也变得好了起来,徐国华和张井军的女儿加了微信,告诉张井军的女儿今后生活中无论碰到什么难题都可以去找她,她会尽力地帮助解决,张井军的女儿现在和继母的关系变好了,还经常一起去乡里赶集购物,相互间有说有笑了,看到张井军女儿的可喜变化,徐国华又劝她重返校园,好好利用时间学习,让自己阳光快乐地去生活。由于家庭关系不和谐,张井军平时情绪低落,借酒消愁的时候很多,喝完酒后还经常动手打人,徐国华又多次对他进行说服帮助,引导他作为一家之主,应该明白自己的责任担当和义务,多为这个家庭做男主人应该做的事情。经过几次交谈,张井军的变化也非常明显,基本上不喝大酒了,现在家庭关系也变得和谐了。 这正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要求,扶贫要扶志扶本。扶贫是最重要的帮扶手段,实实在在,又切实需要。解决帮扶户的思想问题,是急人所急,想人所想,帮人所需,钱物能解决暂时性的问题,却无法医治思想和内心的病痛。对张井军家庭帮扶,只是残联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在帮扶20个家庭中,分别存在着不同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和家庭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或多或少地影响贫困户的家庭生活,造成了多个家庭的不和谐,甚至也是导致家庭贫困和致病的根本原因。因此残联在总结脱贫攻坚工作时,对帮扶工作中所需的思想扶贫,感恩教育做了一些思考,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通过两年的帮扶工作,也较好地诠释了帮扶的深层含义,即扶志扶本,这是每一个家庭都需要的。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以解一生之需。 互检组建议将这个帮扶的典型拍成微电影,市委领导安排电视台等媒体来采访,为的是宣传扶贫要扶本,要真扶贫。 洼堤乡孤山子村2组贫困户李德,68岁,患脑梗7年,同时还伴有脑萎缩,高血压,糖尿病。基本上不与人沟通,生活不能自理。第一次见到老人时,他躺在炕上,双眼紧闭,已经有两天没吃饭了。徐国华得知老人年轻时是村里的兽医,有钱的给点儿,没钱的就吃顿饭,喝两杯,人缘很好。徐国华试着与老人沟通,发现老人神志清楚,又劝老人要按时吃饭,身体才有能量,并教老人每天做拍手动作,每天要拍300次,在拍手中身体会得到调理,小毛病会逐渐好起来。 10多天过去了,徐国华又同乡党委石书记一起去看望老人,并为给他带来一台轮椅,让他坐上晒太阳。石书记不断询问,家里的生产生活情况,宣传扶贫政策。老人有了精气神,聊天中徐国华看到老人手指甲很长,就帮助他把指甲剪了一下,老人很配合。看到老人的精神状态比上次来好很多,建议老人住院进一步治疗,帮助老人协调好贫困户住院需要办理的相关手续。 在20个家庭中,分别存在着这样那样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和家庭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或多或少地影响贫困户的家庭生活,造成了家庭的不和谐。在长期的脱贫攻坚工作实践中残联帮扶人员体会到,头脑贫困,思想贫困,因病致贫才是致贫的主要因素,转变贫困户的思想观念,才是扶贫工作的重点。扶贫的最终是扶志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扶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帮扶干部除了要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眼前的生产生活困难,更要善于发现贫困户的希望点,点燃他们的生活希望,这是贫困户不可或缺的内生力量。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扶贫不扶智,就会知识匮乏,智力不足,甚至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精准扶贫必须解决精准脱贫能力,通过自力更生,最终实现彻底摆脱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