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首页 > 业务工作 > 教育就业 > 正文
社区就业

       在我国,随着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矛盾的日益凸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们对社区服务业需求的日益增长,社区就业逐渐成为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的重要领域。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的,社区就业潜力很大,应该把充分开发社区服务业的就业岗位作为一个重点。

  社区就业及其前景

  根据服务对象或内容的不同,社区服务一般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便民利民类,为社区居民的吃、穿、住、行、娱乐、健身等提供服务;二是公益性服务类,具有为大众服务、使大众受益、非盈利性等特点,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许多内容都属于这一领域;三是后勤保障类,为社区内的各类单位提供后勤保障服务。随着国有企业剥离社会职能、机关事业单位和高校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后勤保障类的服务需求将大幅度增加。

  社区就业容量决定着社区就业发展的空间。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社区就业容量的大小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我国的社区服务业和社区就业发展既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也落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的社区就业份额为20%—30%,发展中国家的社区就业份额为12%—18%,而我国只有3.9%。即使按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最低水平计算,把我国社区就业的份额由3.9%提高到12%,就大约可以增加2000万个就业机会。

  制约社区就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要把潜在的社区就业机会充分挖掘出来,必须克服影响社区就业发展的各种瓶颈制约。

  制度瓶颈。一是城乡二元分割。我国城镇化水平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从国内现实情形来看,大量农民工滞留在城镇,说明经济发展使得城市就业空间迅速拓展,但过紧的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压抑了城镇化的发展;从统计数字看,我国城镇化水平大约要比同等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落后14—26个百分点。城镇化的滞后严重制约着社区就业的发展。二是教育培训落后。虽然社区服务业对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较现代企业低一些,但随着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服务也需要一定素质的专业人员,特别是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社会化服务,更需要专业化人员。人力资本是创业的最重要的内在因素,只有不断加强就业培训,在满足社区就业发展需要的同时,鼓励更多的高素质劳动力在社区服务业中创业,才能真正促进社区就业的发展。

  观念瓶颈。一方面,很多人“单位就业”的观念非常强烈,缺少独立创业精神和冒险精神,这是导致社区服务业中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数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下岗职工心理预期偏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岗位选择性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沈阳、青岛、长沙、成都四城市的抽样调查显示,下岗职工中希望到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就业的占21%;希望去国有企业的占19%;希望进入私营企业和从事个体、自由职业的只占15%。二是收入要求较高。2000年6月首都经贸大学课题组对北京市宣武区社区就业进行的调查显示,愿意从事社区服务工作的一般要求月最低报酬在500元—800元之间,与能接收下岗职工的单位愿意支付的每月400元—500元相比有一定差距。

  政策瓶颈。首先,创业资金短缺。沈阳、青岛、长沙、成都四城市抽样调查显示,从事社区服务业的最大困难是资金不足。其次,优惠政策难以兑现。由于部门利益的驱动,有关优惠政策在执行中大打折扣。四城市抽样调查显示,优惠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覆盖面有限:没有享受到优惠政策的占27%;政策执行不完善的占18%;不知道有该政策的占11%。

  努力开发社区服务业的就业岗位

  为了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社区就业的发展,努力开发社区服务业的就业岗位。

  高度重视发展社区就业的战略意义。我国社区服务业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人们观念意识的制约,现在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促进社区就业的发展,政府的组织推动工作不可缺少。应把社区就业作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重点,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推进社区服务业的发展。

  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是“十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城镇化不仅有量的指标,而且也有质的指标,即完善城镇的正常功能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只有既重视城镇化量的指标,又重视城镇化质的问题,积极推动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的发展,才能为社区就业提供广阔的空间。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区就业方式灵活多样,大多属于非正规就业范畴。因此,要设计与这种就业形式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方式,消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只有这样,才能使劳动者认可灵活就业方式,真正促进社区就业的发展。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人们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创业。二是努力提供灵活的社会保险入口。比如,从事社区服务工作的,可以较低的费率参加各项社会保险。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比如,对于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参与社区就业的,可给予一定的扶持资金,享受一次性开办补助费的支持。同时,加大对从事社区服务的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信贷支持。地方政府应该为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提供小额贷款担保。

  大力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社区服务产业化是社区服务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实现了产业化,社区就业潜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社区服务产业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社区服务主体多元化。只有社区服务主体多元化,才能促进社区服务业的全面繁荣。二是社区服务业务市场化。狭义的社区服务往往带有福利性质,广义的社区服务必须引入市场机制,大多数社区服务可以是经营性的。三是社区服务经营规模化。社区服务规模化可以促进专业分工,拓展社区服务的内容;可以进一步降低服务成本和服务价格,从而扩大对社区服务的需求。

  加紧完善社区就业管理。首先,实施分层管理。逐步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就业管理体制,使社区就业逐步走上正轨,步入良性运营。其次,建立公益性载体。在各层次建立的社区就业服务机构,属于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所有管理和服务均应免费,其经费由政府按照一定标准拨付。第三,协调合作,简化手续。社区就业涉及工商、税务、计划、劳动保障、城管、卫生等方方面面,各管理机构均有自己的管理权限,应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协调配合,简化手续,为符合要求的经济实体提供方便。

  努力培养高素质的社区服务创业主体。一是加强对现有从事社区服务的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主的培训,提升社区服务业的发展能力。二是鼓励大学毕业生创办各类社区服务实体,激励他们创业。三是引导城市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创办社区服务实体,或者去社区服务机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