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首页 > 工作研究 > 调查研究 > 正文
牙克石市精神疾病管理工作情况调研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作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增加,精神疾病发病率与日俱增, 精神卫生问题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突出的社会问题。2015年,呼伦贝尔市综治委、发改委、公安局、民政、卫计等14部门联合印发了《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对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管理和救治救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牙克石市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贯彻落实此文件精神,开启了重性精神病防治管理和救助工作新的模式。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残联对我市精神病服务管理和防治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以减少精神病患者的肇事率,促进精神残疾人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稳定。 一、基本情况 牙克石市总人口352177人,残疾人口21056人,精神残疾人1342人,精神病人检出率3.81‰,办理残疾人证1128人,办证率84%,持证一、二级重度精神残疾人490人。 2011年全国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收集系统,网络报告重性精神病493例,检出率为1.40‰。随访管理465例,管理率为94.32%。 2012年全国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收集系统,网络报告重性精神病685例,检出率为1.95‰。随访管理583例,管理率达85.11%。 2013年全国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收集系统,网络报告重性精神病861例,检出率为2.44‰。随访管理717例,管理率达83.28%。 2014年全国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收集系统,网络报告重性精神病1004例,检出率为2.85‰。随访管理862例,管理率达85.86%。 截止2015年11月,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报告严重精神疾病患者1342例,检出率为3.81‰。其中在管患者1209例,死亡患者30例,失访患者80例,非在管患者23例。随访管理896例,管理率84.13%。 全市现有公立医疗卫生计生机构35家。其中:医院10家,包括三级综合医院1家,即林业总医院;三级专科医院1家,即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二级医院2家,即市人民医院和中蒙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1个;村卫生室18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208人,从事的精神卫生管理工作人员55人。 二、精神疾病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管理 政府将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卫生、民政、公安、财政、残联等相关部门协作,2010年10月成立了全市严重精神疾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市疾控中心作为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和指导机构,承担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管理工作。建立了以卫计局、疾控中心、医疗卫生单位为一体的卫生行政管理网络和技术指导网络。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承担重度急性期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向社区(乡镇)卫生服务机构转介病情稳定的出院患者。社区(乡镇)卫生服务机构在社区、村委会的协助下,对重度精神病患者进行随访,开展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监护和康复。 (二)采取措施 采取“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健全重性精神病患者信息报告、搜索、查重、订正及保密制度。医疗卫生单位在严重精神疾病管理工作中突出排查制度、随访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三项制度的落实,在全市范围内以乡镇/街道、社区(村)为单位,对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版)、《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题清单》的11条内容,进行普遍调查,做到逐人见面、逐人筛查,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派精神专科医师深入乡镇为筛查的病人进行病情诊断和危险性评估,由基层医疗机构及时对确诊患者建档并网报,逐人制定治疗、随访管理措施,并及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向病人监护人宣讲精神卫生知识,国家精神卫生政策,指导监护人做好日常监护和管理。 市卫计局每年举办2次严重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培训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对承担此项工作的医疗卫生单位开展精神卫生健康教育、病人的线索摸查、登记建档、立卡上报、免费发药和定期家庭随访等工作的督导检查。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通过设立咨询台、悬挂横幅、展示宣传版面、咨询答疑、发放心理咨询和心理卫生科普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义诊咨询宣传服务活动。注重日常宣传,各基层医疗机构将重性精神疾病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开展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借助基本公共卫生平台,不定期与病人家属宣讲精神卫生知识,让家属了解病人病情。 借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及乡镇卫生院对录入国家严重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收集分析系统中686项目的患者进行筛查,遇病情较重、经济贫困的患者免费投放药物。牙克石市自2012年-2015年累计为657名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免费投药。由残联落实国家彩票公益金项目,每年有5名精神病患者得到住院救助项目,患者在住院期间补贴住院医疗费每人4000元;20名常年服药的患者得到药费补贴每人700元;对贫困持残疾人证的住院精神病,每例患者发放救助补贴500元;享受低保的重度精神残疾人每人每年享有困难补贴和重度护理补贴500元。民政部门救助贫困精神病患者固定住院人数为70人,且每季度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进行轮换,动态管理。基层医疗机构与辖区派出所、居委会建立联系,定期核查患者信息,掌握辖区患者肇事肇祸信息。降低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及对社会的影响。2014-2015年全市各医疗机构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处置22人次,无肇事肇祸记录。 三、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工作人员无精神科医生,随访过程中对患者的用药及心理疏导指导不到位。二是上级免费投药种类单一,不能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免费投药数量有限,部分患者得不到药物救济。三是基层医务人员随访得不到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四是各部门合作的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五是贫困精神残疾人家庭多,得到救助的人员有限,仍有一部分精神病患者受经济条件限制而得不到及时治疗。 四、工作建议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精神障碍预防、治疗、康复和心理健康促进工作体系和服务网络,探索和创新精神卫生工作模式,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规范的基本医疗、康复和心理健康服务,减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发生,结合全市精神病防治管理与康复工作建议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精神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严重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实施以来,通过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已经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技术体系,但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没有精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制约着工作的开展。借助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契机,对综合医院全科医生进行转岗进修培训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精防人员的精神科专业知识培训,为严重精神疾病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构筑人才保障。 2、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促进部门之间沟通协作 进一步完善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多部门合作是做好精神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础,卫计、公安、民政、残联、人社等部门加强沟通,明确职责,形成协调有力、步调一致、密切配合的长效机制,为工作提供保证。 3、加大对贫困精神病人的救助力度 我市居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排查、随访难度较大,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在保障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基础上,向贫困精神病患者倾斜。落实好上级惠及精神病人项目,确保最需要救助的贫困精神病患者得到及时救助。 4、扎实网络报告及健康教育工作 进一步做好本级严重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信息系统平台的维护,组织和指导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开展严重精神疾病信息网络报告工作,开展本地区严重精神疾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