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首页 > 自强助残 > 扶残助残 > 正文
美德少年逆风飞扬——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孝老爱亲模范潘明龙事迹

 

童年,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童年是天真、活泼、快乐的,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可以尽情享受父母的呵护和关爱。然而,潘明龙的童年却让他过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他的父母都是残疾人,他小小年纪便与父母一起挑起家庭重担;他自立自强、成绩优异,作为内蒙古唯一一名美德少年代表参加了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和全国少工委联合授予“全国优秀少先队员”称号—— 出身贫寒双亲残疾 清晨,潘明龙起床后开始清扫院落、抱柴、点燃灶火帮父亲做饭;吃过早饭,小明龙拎着水桶到前院邻居家,用手压井压满一桶水,拎回自己家中;午饭后,小明龙开始洗全家的衣服;下午阳光好的时候,小明龙用轮椅把母亲从家里推出来,在院子里转上一圈,向母亲讲述在新近发生的趣事;晚饭后,小明龙为忙碌了一天的父亲按摩,为行动不便的母亲擦脸洗脚。这些事情做完之后,他才安心坐下来,打开寒假作业认真地写着……这是潘明龙2012年寒假中的寻常一天。 1998年10月,潘明龙出生在阿荣旗新发乡北新发村。母亲侯瑞兰患先天性脑瘫并有二级肢体残疾,移动只能靠爬行。由于一只手不太好使,生下小明龙后,她给孩子包被都得别人帮忙,更不要说做饭了。他的父亲潘喜军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身高不足1.5米,腿疾较重,并患有气管炎,根本干不了重活,家里的日常生活只能靠最低生活保障金和一点口粮田的地租维持。 潘明龙家的生活条件简陋,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唯一的家电是宣传部捐赠的一台电视机,而全家人的衣服大多由亲属朋友赠送。 孝敬父母独立自强 小明龙从小就懂事,很少让父母操心。从他记事起就帮着妈妈端水、端饭、拿毛巾;帮爸爸喂鸡择菜,拿茶倒水。父亲做饭时,他就在一边打下手,看得多了,他自己也尝试着做家务:把爸爸做好的饭菜端到妈妈跟前,吃完饭把碗筷刷干净,帮爸爸把灶台收拾好。 等到上小学的时候,他已经学会了做简单的饭菜。除了照顾妈妈外,小明龙始终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换下的所有衣服都及时洗净、晾晒;纽扣掉了,衣服划破了,就自己动手钉好、缝好。 8岁的时候,潘明龙该上学了。但学校距他家住的村比较远,每天乘坐小客车往返的费用,对这个家来说也是个很大的负担,小明龙仅仅上了几天就辍学了。“这是我最难过的事,看着小朋友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我真羡慕,但我不能在父母面前说。”小明龙说,“我告诉他们,我在家里学也一样!” 哪一个孩子的心事能逃过父母,父母看着懂事的儿子因贫困不能上学,心如刀绞。父亲好不容易找到了分装土豆的活,把别人从田里运回的土豆按好坏装成袋,每装好一袋能挣到5角钱,一天下来也能挣到几十元。小明龙9岁时,终于能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了。 2006年,潘明龙到明德小学寄宿读书,他的家庭情况引起了学校的关注,在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呼吁联络下,2007年他得到了一个企业的爱心捐助,每年为他提供生活费1500元。同时,政府为他父母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2011年,借助茅草房改造工程,他家盖起了新的房子,小明龙的生活环境有了好转。 勤俭节约品学兼优 因为家境不好,潘明龙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在生活上,他从不乱花一分钱,穿的最多的就是校服。就连作业本,也是写完正面写反面。他家食谱单一,很少买肉,夏天吃小菜园里自己种的菜,秋天以白菜、土豆为主菜。 2009年国庆长假时,学校关工委的同志去他家走访时,发现11岁的小明龙为了省钱,拿上袋子和耙子去人家秋收完的地里捡土豆,几天下来他已经捡了一袋土豆准备过冬用。看着这一袋辛苦得来的土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这个自立自强的孩子感动。 潘明龙有一颗不断进取的心,在学校,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因为知道自己比别的同学温习时间少,他格外珍惜课堂上的宝贵时间,认真听讲,仔细记笔记,考试成绩在年级里总是名列前茅。他主动分担班里的工作,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共同进步,做老师的小助手,同学的好榜样。他先后获得校级学业成绩二等奖、三年级口语交际一等奖、建国60周年演讲比赛优秀奖、语言文明礼仪之星、勤俭星、劳动标兵、优秀寝室长等荣誉。 2012年,潘明龙成为一名中学生,还被评为全区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小明龙说:“这个荣誉有点太高了,我做得还很不够。父亲和母亲的身体虽说一直不太好,但也没得啥大病。趁假期好好照顾一下他们是我最开心的事!” 潘明龙孝敬父母、自立自强的精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对于大家的关心和帮助,潘明龙感激万分,他说:“我一定好好学习,好好为人,让爱心在我手中传递下去。”